017 唱片公司,达成合作(二合一)_华娱1997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017 唱片公司,达成合作(二合一)

第(1/3)页

  庆祝完了香江回归,曹轩就一头扎进了寻找唱片公司合作的奔波当中。

  1997年,数字音乐还未兴起,唱片正由磁带慢慢向光盘过渡。

  华语乐坛基本是宝丽金、华纳、贝塔斯曼、百代、索尼、滚石等几大唱片公司的天下。

  这些大型唱片公司,在华总部多设在台省和香江,公司的签约歌手主要以港台歌手为主。

  但随着近两年内地歌坛兴起,他们也瞄上了大陆的音乐市场,开始陆续向大陆进军,和不少内地知名歌手签约,抢占地盘。

  比如和曹轩相熟的刘唤,目前就在和索尼积极接洽,宝丽金和华纳也向其投过橄榄枝。

  其他大陆知名歌手,基本都被挖过墙角,很多人都颇为心动。

  毕竟大型唱片公司的渠道资源是非常优厚的,甚至可以让内地歌手杀向如今娱乐圈的中心——港台地区,乃至扩展到整个东亚。

  宝丽金一手挖掘出来的天后王非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  一时间,内地众多唱片公司风声鹤唳。

  97年,内地本土唱片公司并不算少,零零散散加起来差不多60家左右,主要分布在京城、魔都、广市等大城市,特别以京、广尤甚。

  抛开一些皮包公司和不成气候的工作室,真正能正规运营发售专辑唱片的大概在35~40家左右。

  其中,京城有14家。

  风头最劲的唱片公司是【正大国际】,他们在前两年推出了唱《祝你平安》的孙悦,今年又和在青歌赛火的一塌糊涂的满文军签约。

  去年由“矮大紧”牵头成立的【麦田音乐】也声势不小,推出来的朴树和叶蓓,目前都是歌坛比较人注目的新星。

  正大和麦田之外,还有几家唱片公司实力不弱,旗下基本都有几个一二线歌手坐镇,算是大中型唱片公司。

  而这些唱片公司下面,就是小型唱片公司。

  小型唱片公司大多都没有独立包装歌手的实力,顶多签几个新人刮彩票。

  他们的主营业务,更多的是和独立歌手合作,制作歌曲、宣发销售、版权管理等等。

  曹轩主要找的就是这种小型唱片公司。

  当然,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他也去了,结果毫不意外,对方不是予以拒绝,就是想和曹轩签经纪约,而且条款非常苛刻。

  在网络还未兴起的年代,歌手要红,一般都要依托电台、电视以及媒杂志媒体这几个宣传渠道。

  而这些渠道资源,大多都是被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垄断瓜分。

  唱片公司手里捏住命脉,在与歌手之间关系中,自然而然的占据主导地位。

  成名歌手还好,而未成名和新人歌手,因为要完全依托唱片公司的资源,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,只能任唱片公司随意摆布差遣。

  拿曹轩从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得到的合同举例,差不多等同于卖身契。

  合同年限没有一份是低于5年的,10年以上是比比皆是,专辑、商演以及其他各类收入,歌手能拿到的占比只有5~10%,极少数才是10~20%

  甚至还有的唱片公司,直接不给歌手任何分成,光发工资。

  底薪每月500,包吃住,并且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款,比如工资逐年增加,奖金绩效,作出成绩更换优厚合同等等。

  换言之,万一有歌手红了,只要唱片公司不给加薪,就是红到一线,照样每月拿500。

  得亏时代变了,不然通通都得挂路灯………

  ………

  对于这种卖身契式的压榨合同,曹轩是绝不会签的。

  所以他只剩下一条路,找小型唱片公司合作,自己出单曲。

  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,以及多方打听到的情报,曹轩最终圈定了一家合适的唱片公司——【蓝启唱片】。

  这家唱片公司规模不大,但成立时间很早,在九十年代初,内地流行乐还没形成气候时就已经创立。

  起初老板有两个,【蓝启唱片】这个公司名,就是从两个老板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的。

  不过后来因为蓝启一直不温不火,甚至算是赔本赚吆喝,就有一位创始人退出,仅剩下现在的老板韩启独立支撑。

  曹轩打听过这个韩启的情况,资料不多,只听说是大院子弟,曾在京城市政府工作。

  后来在崔大师的感召下,韩启痴迷上了摇滚,辞职下海经商,和另一位创始人一起开办了【蓝启唱片】。

  蓝启综合实力不算多好,甚至在一众小型唱片公司中都只能排名中下。

  公司成立好几年,发行销售的专辑数量才将将突破六位数,现在还没倒闭,全靠老板韩启咬牙撑着。

  不过,蓝启也不是一无所长,否则曹轩也不会找这家公司合作。

  蓝启的优势是,他们和京城几家电台走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 https://m2.skjwx.cc/a/30816/30816731/659507156.html

书客居阅读网址:m2.skjwx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